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动态

王国强副主任在2015年全国妇幼健康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凝心聚力 创新发展

推动妇幼健康工作再上新台阶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王国强

2015319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5年全国妇幼健康工作会议,这是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建完成后召开的关于妇幼健康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4年妇幼健康工作,分析当前面临形势,部署2015年重点工作,全力推动妇幼健康工作再上新台阶。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健康。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健康是群众的基本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国。刘延东副总理2014年就妇幼健康工作作出批示60余次,对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困境儿童医疗扶助、妇幼健康服务监管等方面作出明确指示和要求。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科学决策,为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做好妇幼健康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精神面貌要有新状态”。大家要以高昂的热情、坚韧的品质、勤奋的努力,扎扎实实做好妇幼健康工作。

    下面,我讲三方面意见。

    一、充分肯定2014年妇幼健康工作取得的成绩

    2014年是“母婴保健法”公布20周年。我们以此为契机,将2014年确立为“妇幼健康服务年”,围绕“共圆妇幼健康梦”主题,广泛开展了系列活动,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妇幼健康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妇幼健康服务年”成果丰硕。

    一是启动实施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围绕领导重视好、规范管理好、服务质量好、指标落实好、人民满意好,打造群众满意的妇幼健康优质服务品牌。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地方政府切实重视妇幼健康工作。二是联合全国总工会组织开展全国妇幼健康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形成了钻研业务、岗位练兵的良好氛围。全国共举办竞赛活动2700场次,先后35万人参加。全国总决赛获得4个专业组个人成绩第一名的选手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刚才为她们颁发了奖章。竞赛效果之好,赢得各地广泛点赞。三是深入开展“妇幼健康中国行”活动。组织知名专家分赴北京、广西等10个省(区、市),围绕妇女病防治、孕产保健等专题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对广大群众开展健康教育,捐赠图书和健康读物。引导各地广泛开展妇幼健康知识大讲堂、专家义诊、健康咨询等多种活动,推动健康知识普及,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四是扎实组织爱婴医院复核。以提高母乳喂养率、控制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为重点,提升产科儿科服务质量,营造爱婴爱母良好氛围。五是表扬宣传妇幼健康先进典型。对北京妇幼保健院等403个集体和刘民等1049名个人予以表扬。开展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征集活动,积极与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媒体合作,集中宣传扎根基层、情系百姓、无私奉献的妇幼健康工作者。

    (二)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稳步提高。

    2014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21.7/10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8.9‰和11.7‰,这些指标均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全国出生缺陷发生率持续升高态势正在得到遏制,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初见成效,神经管缺陷单病种发生率明显降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规范实施,免费基本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覆盖率达到100%,为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保障育龄妇女健康提供了技术支撑。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公布的《妇幼健康成功因素报告》,将中国列为妇幼健康高绩效的10个国家之一,向全球推广中国妇幼健康工作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三)妇幼健康服务扎实开展。

深入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提供基本的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服务,妇幼健康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进一步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0.0%,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89.8%。以解决妇女儿童主要健康问题为目标,以西部地区、农村地区为重点,继续实施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4年,补助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974万人,农村住院分娩率达99.4%,母婴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深入开展,患病妇女得到了早诊早治。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受益婴幼儿数量达到92.7万,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显著改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共为1350万孕产妇提供了艾滋病咨询检测等服务,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从项目实施前的34.8%下降到目前的6.1%。推进妇幼健康中医药服务,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开展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召开第一届妇幼健康与中医药发展大会,成立中国妇幼健康与中医药发展联盟。加强妇幼健康信息工作,开展分省千年发展目标倒计时调查,启动全国妇幼卫生年报直报系统,实现了住院分娩活产数月度直报。

    (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不断加强。

    全面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综合措施。一级预防全面推进。各地以婚育综合服务平台为阵地,推进婚前医学检查,全国婚检率提高到55.3%。继续实施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为1088万名农村生育妇女补服叶酸。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提质扩面,全年共为1253万名农村计划怀孕夫妇提供了孕前优生服务,年度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95.4%,17个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由地方财政出资,提前实现城乡居民全覆盖。二级预防不断加强。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地中海贫血防控试点项目实施范围扩大到我国全部10个地贫高发省份,全年免费为36.7万对夫妇提供地贫筛查、基因检测和产前诊断服务,有效减少了重型地贫儿出生。在107家产前诊断机构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应用试点,促进无创产前诊断技术临床转化。三级预防措施逐步落实。新生儿疾病筛查率稳步提高,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达到90.7%,听力筛查率达到77.4%。贫困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为50万名新生儿进行免费筛查。

    (五)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规范开展。

    完成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校验工作,加强避孕药具管理和不良反应监测。印发《计划生育避孕药具政府采购目录(2014版)》,加强动态监管。组织“世界避孕日”宣传,普及科学避孕知识。启动安全避孕综合示范项目,探索计划生育技术综合服务模式。全国共完成计划生育手术约2418万例,开展查环查孕2.6亿人次,提供避孕节育咨询1亿人次、随访服务5313万人次。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保持在85%左右。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经费约6亿元集中采购避孕药具,向全国育龄夫妇免费提供,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和流动人口全覆盖。

    (六)保障单独两孩政策顺利实施。

    印发《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妇幼健康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在8所重点医学院校启动大学本科助产专业招生试点,探索解决助产技术人才保障问题。建立重点地区监测预警机制,以北京、深圳等大中城市和流动人口流入较多的地区为重点,监测妇幼健康服务需求变化。各地认真制订方案,调整扩充服务资源。各级助产机构积极设立再生育服务门诊,做好生育咨询、指导和服务。上海市全部助产机构均设立了产科安全管理办公室,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协调高危孕产妇救治、转诊。深圳市每天公布助产机构产科床位使用情况,引导群众合理选择助产机构有序就诊。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完善院内信息系统,增加自助服务设备,构建微信全流程服务平台,深化预约诊疗服务,优化门、急诊环境和服务流程,受到群众广泛欢迎。河北、湖南分别推出“孕婴宝”和“掌上妇幼”手机应用,推进妇幼健康信息系统管理。

    (七)机构整合和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推动落实《关于优化整合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的指导意见》,指导和督促各地资源整合工作。目前,湖北、吉林等11个省份已启动服务资源整合工作,其中湖北省80%的县级机构和70%的乡级机构已完成整合。各地认真实施“十二五”妇幼保健机构建设项目,提升服务能力,推进体系发展。京津冀推动妇幼健康协同发展,京津医疗机构与河北10余家妇幼保健机构建立协作关系。江苏建立以市级机构为核心、县级机构为成员的5个妇幼保健联合体,发挥妇幼保健服务网络作用,以市级机构带动县级机构发展。浙江推进省级妇幼保健机构和市、县机构以合作办医、专科托管等形式,建立紧密型协作关系。湖北、江苏开展妇幼保健重点专科建设,促进妇幼保健专业化、精细化发展。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打破传统管理模式,以妇女儿童健康为中心组建孕产保健部、妇女保健部、儿童保健部,实现临床保健一盘棋管理,促进临床保健业务融合发展。

    2014年是硕果累累的一年,这些成果来之不易。全国妇幼健康战线的同志们面临着机构整合、人员调整的复杂形势,在保证人心不散、队伍不乱、工作不断的基础上,凝神聚力,奋发有为,推动妇幼健康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大家蛮拼的,大家辛苦了,我代表国家卫生计生委向大家表示诚挚感谢!

    回顾2014年工作,尤其是“妇幼健康服务年”活动,许多做法和经验值得总结。

    一是提前谋划,周密部署。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精心策划《“妇幼健康服务年”活动方案》,利用国务院专题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和全行业介绍相关情况。各地结合实际,出台实施方案,开展了一系列亮点突出、特色鲜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妇幼健康主题活动。

    二是领导重视,部门支持。去年李斌主任亲自出席全国妇幼健康工作会议并启动“妇幼健康服务年”活动,多位委领导亲自参与了相关活动。地方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都将“妇幼健康服务年”活动作为全年卫生计生工作重点,亲自参与,大力推进。积极协调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及委内司局、相关直属单位、协会、学会共同参与,合力推进相关工作。

    三是创新载体,贴近群众。创新应用了“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妇幼健康技能竞赛”、“妇幼健康中国行”等载体,使活动接地气、惠民生,取得显著成效。同时,注重将活动开展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突出惠民利民,改进服务作风,形成妇幼健康品牌。

    四是凝聚人心,促进融合。2014年是各地积极推进卫生计生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妇幼计生服务资源优化整合启动之年。在开展“妇幼健康服务年”活动过程中,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共同组织,妇幼、计生服务机构共同承办,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在磨合中相知相融、携手共进,为融合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深刻分析妇幼健康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妇女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关系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我们要深刻分析当前妇幼健康工作面临的新形势,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动工作持续发展。

    (一)广大妇女儿童对健康提出了新期待。

    我国有8.8亿妇女儿童,满足广大妇女儿童的健康需求和期待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未来的“十三五”,我国将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人们期盼有更好医疗,孕产妇期盼更多的保健,也期盼孩子更好地成长。这对妇幼健康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服务环境、服务理念都提出了新要求。大家要以妇女儿童健康为中心,转变观念,创新理念,优化流程,注重人文,为她们提供更高水平、更加温馨、更具人性化的服务。同时,增强保健意识,强化健康管理,广泛开展孕产期保健、出生缺陷防治、儿童早期发展、青春期保健、更年期保健等服务,全面提升妇女儿童生活质量。

    (二)保障妇女儿童健康面临新挑战。

    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后,累积生育需求将逐步释放。根据重点地区妇幼健康服务监测数据,2014年助产机构产科门诊量大幅增长,其中北京市同比增长在20%以上,其他城市也超过10%。由于符合政策人群中高龄产妇比例较高,发生孕产期合并症、并发症的风险明显增加,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任务进一步加重,满足即将到来的出生人口服务需求面临新挑战。同时,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愚型等出生缺陷,乳腺癌、宫颈癌、儿童肿瘤等重大疾病,不孕不育、营养性问题、心理疾患也成为日益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我们要积极思考、主动作为,变挑战为机遇,努力争取新资源,研究解决新问题,推动事业不断取得新发展。

    (三)深化医改给妇幼健康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深化医改是各级卫生计生部门的中心工作,妇幼健康也是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是医疗机构的一类,同时也属于公共卫生机构,按照保健与临床融合发展的功能定位,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事实上,无论是运行机制改革、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府购买服务、价格调整、分级诊疗,还是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都与我们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决不能游离于改革之外作为旁观者。发展是硬道理,发展需要改革添动力,我们要积极投身医改,成为医改的参与者、推动者。

    (四)妇幼计生服务资源整合带来了新机遇。

    优化整合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方便人民群众,有利于提高服务效能和质量,有利于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新形势下,两条战线的服务对象是相同的,目标是一致的。两者优化整合如虎添翼,力量倍增,无疑会使广大群众从中分享到更多的改革成果。

    三、扎实做好2015年各项重点工作

    2015年妇幼健康工作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深化医改和完善生育政策,以改革理念和法治思维,推进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整合,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巩固“妇幼健康服务年”活动成果,贯彻落实“两纲”任务,确保如期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和“十二五”规划目标。

    (一)促进“妇幼健康服务年”常态化。

    去年我们启动了“妇幼健康服务年”活动,各地普遍支持和欢迎,这项活动只有进行时,没有休止符。我们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办,办出品牌,办出成效。一是深入推进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今年,我们要在去年启动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基础上,制订印发示范工程评估细则,指导地方深入开展创建,我委将对各地示范工程创建工作进行督导,年底前对工作成绩突出并确能发挥示范作用的县(市、区)进行表扬,公布首批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市、区),建立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长效机制。二是继续深入基层开展“妇幼健康中国行”活动。计划利用3年间走遍全国31个省(区、市),广泛开展妇幼健康知识传播和倡导活动。三是推进爱婴医院复核。我委将在各地复核基础上,汇总公布新一轮爱婴医院名单,建立可进可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四是鼓励开展大练兵活动,不断提高妇幼健康服务技能和水平。

    (二)稳妥推进妇幼计生资源优化整合。

    妇幼健康是卫生、计生事业融合发展的交汇点,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优化整合是卫生计生系统关注的一件大事,事关行政体制改革成效。一要加快推进市县机构整合。在市、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整合到位后,要加快推进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优化整合,加强调研指导,适时召开推进会,总结先行地区经验,确保整合工作有序有效进行。二要及时研究解决问题。推进过程中,要妥善解决人员安置、待遇保障、运行机制等问题;要珍惜两个机构多年来在群众中形成的良好口碑,继续发挥其品牌效应;要保护两条战线干部职工的感情,促进工作融合、情感融合。对于省级分设的两个机构,要加强沟通与协作,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三要筑牢乡村基层网底。在乡级机构整合中,确保只能加强不能消弱,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村级服务机构可根据实际互联共享,织密基层服务网底,增强卫生计生服务能力。

    (三)大力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是为妇女儿童健康提供服务的专业机构,在减少孕产妇死亡和儿童死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妇女儿童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推进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整合的新时期,大力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成功能完整、服务高效的新型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一直是大家关注的一个焦点。对此,我着重强调三点:

    一要落实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意见。近年来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国家卫生计生委研究制订了《关于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新形势下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功能定位和职责任务,对于指导未来一段时期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件已经在前天的委主任会议上审议通过,近期即将印发各地。各地要认真学习领会指导意见的精髓和内涵,以改革促发展,全力推进妇幼健康服务机构转型升级。指导意见强调要以“大保健”的思维,以“妇女儿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推进机构内部改革重组,规范设置孕产保健部、儿童保健部、妇女保健部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部四大业务部门。通过改革和重组,改变以往保健部和临床部分别设置的模式,真正实现保健和临床实质融合、群体保健和个体保健有机融合、公共卫生和临床医疗人才交流融合,体现妇幼健康服务的特色和亮点,更好为妇女儿童提供全生命周期保健服务。今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安排中央投资建设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日前已发文请各地申报建设单位,我们对指导意见落实好的省份和机构将给予重点支持。

    二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当前,个别地方在改革与建设中,将妇幼保健机构的基本医疗功能弱化乃至剥离,人为割裂保健与临床、预防与治疗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防”、“治”两张皮,影响了机构的发展和整体功能的实现。还有个别地方打着某些旗号,买卖和拆分妇幼保健机构。这些做法必须及时纠正,严防错误苗头蔓延。借此机会,我想再次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几十年始终坚持的卫生工作方针,符合卫生事业发展规律,这一特点在妇幼保健机构得到了充分体现。预防保健服务和临床医疗服务,是妇幼保健机构的一体两翼,缺一不可。从长期实践来看,预防保健做得好的机构,其临床医疗也做得好;临床医疗做得好的机构,对预防保健是巨大的支撑,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各地在深化改革、推进资源整合、加强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正确把握,加强宣传,形成共识,共同建设好、发展好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更好地为广大妇女儿童服务。

    三要努力提高妇幼健康服务能力。结合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认真分析妇幼健康服务资源及承载能力,针对缺口提出需求,提前谋划,制订方案,尽快实施。对于床位、人员、技术等资源,要合理调整存量,努力做优增量,力求在“十三五”前期配置好优质服务资源,促进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和网络提质增量升级,推动国家政策落地和有效实施。

    (四)推进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深化医改的硬任务,也是政府加大妇幼健康服务投入的重要途径。对于项目工作,我们要从细处入手,从实处着力,要把有限的经费花出效益。一是试点开展免费基本生育服务项目。试点地区要精心组织实施,及时总结经验,为城乡孕产妇从孕前至产后整个生育过程提供安全、公平、可及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二是推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全覆盖。全面推开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到2015年底,基本实现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覆盖所有县(市、区),力争率先在儿童身上基本实现“零艾滋”的目标。三是组织实施好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落实《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预防和治疗儿童营养性疾病,改善儿童健康状况。四是扎实做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两癌”检查等项目,加强管理,提高质量,惠及广大农村妇女。

    (五)重点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

    近年来,媒体报道“婴儿安全岛”爆棚、医疗机构寄居弃婴增多等现象,这些问题的产生有诸多因素,从源头抓起就要做好出生缺陷防治,这也是当前急需又利长远的工作。国务院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并对做好出生缺陷防治、减少婴儿残疾作出明确指示。我们要加强综合防治措施研究,统筹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干预的技术路径、效果和成本效益等,确定工作重点和措施,定向施策,精准发力,力求在单病种或是总发病率方面有新突破、新成效。一要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群众优生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使群众主动接受出生缺陷防治服务。二要深入推进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年度目标人群覆盖率要达到80%以上,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将目标人群涵盖城乡所有计划怀孕夫妇。三要继续实施好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地中海贫血防控和贫困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四要积极推动将婚检、产前筛查与诊断等措施纳入地方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让更多群众受益。

    (六)规范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是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技术保障。在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及妇幼、计生服务资源整合过程中,要继续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中。一是结合生育政策的调整做好避孕节育措施优化服务,为符合条件的育龄夫妇提供再生育相关医学服务。推行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加强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二是推进“关爱青少年生殖健康项目”,北京、浙江、湖北、广东、重庆5省市,探索针对不同人群安全避孕的有效服务模式,提高避孕服务有效率。非项目地区也要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不断总结,互相借鉴,提供安全、有效的避孕综合服务,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非意愿妊娠和重复性人工流产的发生,保护育龄人群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七)强化中医药在妇幼健康领域的应用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医药在妇幼健康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在女性孕前、孕期、产后的养生保健以及儿童保健方面,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实践应用。各地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妇幼健康服务中的优势,让中医药为保障妇女儿童健康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是加强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中医药科室设置。省级和地市级机构要设置中医妇科和中医儿科,县级机构妇科和儿科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县级机构设置中医妇科和中医儿科。二是推进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创建活动。鼓励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广泛提供中药饮片、中成药、针灸、推拿等中医药服务。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积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服务。在此基础上,推进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创建活动,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的开展。三是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针对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和不同年龄阶段保健需求,组织专家筛选常用、方便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人员培训,提高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
    (八)加强妇幼健康服务监管。

    加强妇幼健康服务监管是落实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也是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履行行业职责的体现。一是梳理解决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去年的“母婴保健法”落实情况督查,发现不少问题。要针对管理制度不健全、标准规范不完善、日常监管薄弱等问题,加快完善制度,细化标准,充实监督力量,加强综合执法,提高治理水平,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二是全面加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我们研究制订了《关于加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与人类精子库管理的指导意见》、《人类辅助生殖技术配置规划指导原则》及《关于规范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与人类精子库审批的补充规定》,近期即将印发各地。各地要认真落实相关规定和要求,全面加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编制好2015-2020年辅助生殖技术配置规划,规范开展辅助生殖技术审批,强化定期校验,不定期进行检查,建立动态监管和退出机制。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设立违法违规机构和人员黑名单,定期向社会公布。三是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管理。要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的通知》要求,强化管理措施,建立管理人员、签发人员终身责任追究制度,组织开展出生证专项整治工作,对近3年签发的出生证进行逐一核查。四是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近年来,我们针对一些不良事件,先后印发了《加强产科安全管理的十项规定》、《医疗机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试行)》,开展了相关专项整治行动。各地要举一反三、防微杜渐,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决不能雨过地皮湿、整治一阵风。

    (九)推动妇幼健康信息工作再上新水平。

    数字可以给言辞以强大力量,新形势下妇幼健康信息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妇幼健康信息工作要为深化医改和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服务,要围绕中心开展工作。一要做好重点数据收集。把握好减轻基层负担和提高数据质量之间的关系,完善妇幼健康服务指标体系,做好产妇分娩情况登记直报,全面掌握人口出生底数。二要推进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要将妇幼健康信息系统建设纳入区域卫生计生信息规划,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和理念为妇幼健康工作服务,增强决策科学性。三要加快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今年,我委将着手搭建国家级妇幼健康数据中心,各地要以《出生医学证明》信息系统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妇幼健康信息化工作。《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信息系统尚未实现全省联网的省份要加快进度,已经实现全省联网的省份要尽快做好与国家人口出生信息库的对接,争取今年内实现《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信息系统全国联网。

    (十)树立妇幼健康系统良好形象。

    妇幼健康服务涉及妇女儿童切身权益,各级领导高度关切、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各地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切实加强妇幼系统行风建设。一是推动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培育妇幼健康核心精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落实《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和《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二是要按照信息公开目录做好院务公开,公布服务价格、惠民项目、便民措施等信息和投诉举报方式,方便群众就诊,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要健全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和回访制度,广泛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三是省级妇幼保健机构和三级妇幼保健院要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与合作,定期通报情况,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四是要大力宣传情系群众、无私奉献的妇幼健康工作者,展示精神风貌,树立良好形象。

 

    同志们,妇幼健康事业关乎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筑我中国梦,正好扬帆时。我们要励精图治,勇于担当,扎实工作,攻坚克难,努力推动妇幼健康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实现妇幼梦、健康梦、中国梦,为建设健康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返回